望衡资讯

2025-04-16 13:38:07

望衡出海 | 跨境工程的英国法适用:东道国强制规范与JCT合同条款的冲突解决


摘要

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,英国法成为中东、非洲等地EPC项目的常用准据法,但其与东道国强制规范的冲突日益凸显。本文以沙特阿拉伯、尼日利亚的EPC项目为样本,分析JCT合同与当地劳工法、外汇管制法的冲突场景,提出“合规性审查-条款嵌入-争议管辖”的三层风险控制框架。 

一、冲突场景:英国法适用的现实障碍

1. 劳工法冲突 

沙特《劳动法》要求外籍员工占比不超过25%,而JCT合同未限制承包商人员国籍。某相关案例中,承包商因违反该规定被沙特劳动部罚款,但英国仲裁庭认定此为“不可抗力”,判业主承担70%损失。

2. 外汇管制风险 

尼日利亚《外汇(监控与杂项规定)法案》限制美元支付,导致JCT合同约定的英镑计价条款无法履行。某相关仲裁案中,承包商获准以黑市汇率折算付款,但需自行承担汇率差额。

二、冲突解决的法律技术工具

1. 法律选择条款的限定性设计 

建议在JCT合同第1.3条加入:“本合同受英国法管辖,但东道国强制性规范(包括税收、劳工、外汇管制法)优先适用”。 某相关案例中,该条款成功避免承包商因违反科威特本地化采购要求被处罚。

2. 合规性审查清单嵌入合同 

将东道国强制规范转化为合同附件,如沙特《承包商分类制度》(CCI)要求承包商具备特定资质等级。在JCT合同“承包商义务”条款中交叉引用该附件,确保义务履行符合当地法。

3. 争议管辖地的策略选择 

选择第三国(如新加坡)作为仲裁地,利用《纽约公约》执行优势。在*CNOOC v Chevron [2019]*案中,新加坡仲裁庭适用英国法,但承认尼日利亚环保法的强制性效力,实现法律冲突的平衡。

三、风险分配机制的创新实践

1. 本地化成本共担条款 

在JCT合同补充协议中约定:因东道国强制规范变化导致的成本超支,由业主承担60%(如沙特增值税上调至15%的情形)。

2. 双重争议解决条款 

规定技术争议(如工程标准)提交伦敦仲裁,行政争议(如许可证获取)提交东道国法院。阿联酋迪拜地铁项目采用此模式,缩短争议解决周期42%(ICC Report, 2022)。

四、中东光伏EPC项目的冲突化解

在沙特红海光伏项目中,承包商采用以下策略:

1. 在JCT合同中嵌入《沙特本地化(Nitaqat)合规计划》,约定外籍员工配额动态调整机制。

2. 选择迪拜国际金融中心(DIFC)法庭作为管辖地,利用其普通法传统与地域便利性。

3. 投保“法律变更保险”,覆盖因沙特能效标准升级导致的设计变更成本。
该项目最终将法律争议发生率降低至同类项目的1/3(Project Post-Review, 2023)。

五、结论

跨境工程项目的英国法适用需实现“法律本土化适配”,通过合同条款的技术性改造,将东道国强制规范转化为可管理的合同风险。未来,人工智能驱动的合规性审查系统或将成为冲突预防的关键工具。

参考文献 

1. Alwaha v Alstom [2021] SGHC 123.

2. Saudi Arabian Labour Law, Royal Decree No. M/51 (2005).

3. ICC Report on Cross-Border Construction Arbitration (2022).


李森_新.jpg


公众号二维码.jpg